金秋時節(jié),碩果盈枝。11月10日,在美麗的濱海之城青島,一場由中國教育技術協(xié)會學術委員會主辦、吉星信息科技承辦的盛會——《基于無線微錄儀的課堂教學綜合創(chuàng)新應用研究》的實踐與優(yōu)秀課例交流研討會,匯集了研究、實踐該課題的頂層專家、學者、一線教師和嘉賓近200人,濟濟一堂,共同探討吉星無線微錄儀在課堂應用中的實戰(zhàn)經驗,并進一步探尋技術與教學實際深度融合的新方向和新思路。
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,得益于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和領導的大力支持,包括青島市教育裝備與信息技術中心主任張思峰、中國教育協(xié)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雍潛、中國教育技術協(xié)會副秘書長孫強、中國教育技術協(xié)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和總課題組組長潘克明、北京電化教育館研究室原主任和總課題組副組長趙保和、青島大學師范學院教育技術系教育技術學博士、中國教育技術協(xié)會信息技術教育專業(yè)委員會理事楊進中、青島市北區(qū)信息技術教研員曲宏濤、膠州教育體育局電教站副站長孫云濤、濱州北海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教育辦公室教研室主任馬如季、青島濱海小學校長李全慧和弘德小學校長呂紅軍,以及廣東省電教館原副館長周勵群、青島市其它區(qū)的教育電教部門領導等,均親臨與會交流。
內化于心,外化于行:課堂教學應用現場
11月10日早上八點,會議一開場,青島濱海學校的徐彬老師和青島弘德小學的張䶮老師,就和學生們共同為來賓再現了兩節(jié)精彩的互動課堂:
在音樂欣賞課和英語課堂中,老師們結合無線微錄儀的視頻互動特點,于課堂上隨意移動并展示學生的作業(yè)或練習,啟發(fā)學生思考,并將巡視過程中發(fā)現的問題及時錄制并講解,或在學生們進行小組學習時,應用對比教學,并將這些課堂過程中的寶貴時刻即時錄下,讓孩子們參與討論交流……兩位老師將無線微錄儀與課堂實際教學進行應用上的無縫融合,無形中,課堂的教學場景從“以教師為本”自然切換為“以學生為本”的互動模式之中,讓與會者眼前大為一亮。
我們發(fā)現,現場不僅是上課的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互動,臺下正在觀摩教學的其他老師,也同樣興致勃勃:他們覺得吉星無線微錄儀的易用與實用,不會改變老師原有的教學習慣,重要的是能幫助他們針對課堂中遇到的學生學習難點,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和即時生成新資源,大大提升課堂效率,實現有的放矢的精準教學!
精彩無限的兩節(jié)翻轉課堂現場結束后,來自青島弘德小學的校長呂紅軍,結合更多實例,總結了一線教學現場中無線微錄儀的應用特色,與嘉賓們分享了對《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》的經驗所得。
(弘德小學校長呂紅軍)
(中國教育技術協(xié)會副秘書長孫強)
(青島市教育裝備與信息技術中心主任張思峰)
隨后,剛給孩子們上完課的兩位老師,一一進行說課,并得到了中國教育技術協(xié)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、總課題組組長潘克明老師的寶貴點評和有力肯定:音樂欣賞課里,老師“利用多種資源、多種媒體、多種方法創(chuàng)設學習情境,使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的學習和認知工具”;而在英語課現場,老師能準確“抓住我國英語‘啞巴’教學的弱點,利用多媒體資源、白板和無線微錄儀互動參與性強的特點,創(chuàng)設多種環(huán)境、條件和方法,使學生不僅能夠寫,還會聽、會說!”
初心如磐,開啟教育信息化發(fā)展新征程
同時,身為總課題組組長的潘克明老師,還帶來了《創(chuàng)建基于無線微錄儀的新型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》的專題報告,為現場來賓深入闡述了探索課堂教學綜合創(chuàng)新應用的現實意義,指出“課堂仍然是中小學實施教育教學的主戰(zhàn)場。因此,信息技術首先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(fā)揮作用,引發(fā)課堂教與學革命性變革”。
(中國教育技術協(xié)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和總課題組組長潘克明)
為了進一步拓展無線微錄儀在課堂教學應用上的創(chuàng)新,課題組同時介紹了子課題的申報流程和交流,力求讓更多學校課堂能成為促進教育信息化變革與創(chuàng)新的重要基地。會后,有幾家學校直接表達了加入意向。
接著,作為承辦方的吉星,針對無線微錄儀在課堂應用、輕松教學、高效辦公上的特色,還為現場嘉賓進行了技術講解和使用培訓:短短幾分鐘的演示,就讓臺下的老師能夠上臺迅速實現多場景錄制微課,如此立竿見影的成效,讓更多人意識到——無線微錄儀并不需要老師具備專業(yè)的計算機水平,就能嫻熟運用于課堂教學中,充分展現了技術應用和課堂教學流暢相融的獨特魅力。
最后,中國教育技術協(xié)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雍潛秘書長,以《無線微錄儀對教與學方式變革的技術支持》報告,為本次會議畫上了圓滿句號——他在報告中再次結合當下我國一線教學實例,點明了“新時代迎來新節(jié)點:教育信息化發(fā)展從1.0到2.0”的發(fā)展趨勢,鼓勵課題學校和老師,繼續(xù)針對無線微錄儀的應用探索,開辟教學綜合創(chuàng)新應用的新思路。
前承求索,后啟夢想。正如總課題組組長潘克明老師所說:我們的課題,“就是要在融合創(chuàng)新思想的指導下,探索、構建在具有人工智能、實時操作性和即時呈現性優(yōu)勢的無線微錄儀的支持下,以學習者為中心的、普遍適用的課堂教學的新方法、新模式”。路漫漫,其修遠兮,祝愿我們的課題研究,終能不懈求索,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