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助盡助,鞏固困難學生資助體系
http://www.ainooo.com2020年04月22日 09:44教育裝備網
目前,我國在基礎教育領域,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。以義務教育為例,資助領域涵蓋了寄宿生活補助、營養(yǎng)改善計劃、免費教科書,而且免費教科書發(fā)放范圍從農村困難學生擴大到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;同時,資助管理制度、監(jiān)管責任、資助程序、資金管理、信息管理與機構隊伍建設,體系也在不斷完善。
學生資助工作不僅要發(fā)揮其“經濟”功能,更重要的是要發(fā)揮其“育人”功能,換言之,“幫困”是手段,“育人”是目的——一方面,使受助學生懂得感恩、學會在感恩中成長成才;另一方面,通過樹立資助示范典型,激勵廣大學生立志成才、報效祖國。可以說,學生資助為教育扶貧提供了內生動力,是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。
截至目前,從學生資助政策實施效果來看,無論是國家、地方、銀行還是學校等相關方面,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。教育扶貧的下一步工作,應實現多管齊下,鞏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,確保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順利推行,從而實現應助盡助。
健全資助管理工作體系,形成上下聯動工作機制。主要包括:依托“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”,推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實施;依托各市縣“學生資助管理中心”、各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“學生資助工作站”和各學!爸鷮W基金會”,促使基層各方形成合力開展困難學生資助工作,形成三級聯動機制;推進教師參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,并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助學。
加大資助宣傳力度,消除資助工作盲區(qū)與死角。一方面,要完善信息發(fā)布制度,突出學生資助工作重點,加大對資助范圍、資助標準、資助程序等重點政策內容的宣傳,加大對學生、家長、教師等重點人群的宣傳,確保國家資助政策家喻戶曉。另一方面,要改進資助政策宣傳方式,除了充分發(fā)揮廣播、電視、報刊等傳統(tǒng)媒體作用外,積極運用移動通信平臺、網絡平臺等新興媒體,構建廣覆蓋、高效率的資助信息傳播體系。尤其要加大對農村鄉(xiāng)鎮(zhèn)村社特別是偏遠地區(qū)、少數民族地區(qū)的宣傳力度,消除宣傳盲區(qū)和工作死角。
充分發(fā)揮學校主體作用,實現資助對象認定精準。學校要通過召開校長會和中層干部會、教師會及家長會,開設宣傳專欄,發(fā)放告家長書和明白卡,以及通過班級線上交流群等形式廣泛宣傳國家各類資助政策,讓學生和家長充分知悉政策、明白資助范圍、掌握資助標準、了解資助程序。同時,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過程中,按照個人申請、班級評議、年級推薦、學校審核程序,把好學校認定這一關。學校應指派專門教師,全面細致入戶核實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本信息,建立名冊,做到精準識別,并通過與縣教育局資助中心提供的建檔立卡等名單進行比對,確保不漏一生、不錯信息。
形成多方協(xié)力機制,實現資助金發(fā)放精準。資金發(fā)放精準,即在學生最需要資助的時候,將資助資金及時、足額發(fā)放到學生手中,充分發(fā)揮資助資金的使用效益,增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其家庭的獲得感。對此,要形成教育局、財政局、鄉(xiāng)(鎮(zhèn))財政所和學校多方協(xié)力機制,在仔細核對基礎上,會同銀行達到精準資助。例如,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(qū)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探索建立了“賬號雙測試”機制,即在資助金發(fā)放前,通過農信社網銀和財政所惠農資金“一卡通”兩個系統(tǒng),對學校提供的困難學生家庭受助信息進行準確性雙測試,發(fā)現錯誤及時更正,從而實現資助資金的無障礙、零錯誤發(fā)放。
保證資助力度,傳遞資助溫度。學生資助工作的重心,在于關心、關愛學生,因此,相關工作者要帶著真感情,有溫度、有溫情地開展工作。2017年,教育部印發(fā)通知,提出“各地各校公示學生資助信息時,要嚴格遵循國家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法規(guī)制度,堅持信息簡潔、夠用原則,公示受助學生姓名、學校、院系、年級、專業(yè)、班級等基本信息,不得將學生身份證件號碼、家庭住址、電話號碼、出生日期等個人敏感信息進行公示”,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在資助工作過程中注意“敏感度”,尊重和保護受助學生隱私。
根據國家相關規(guī)定,各地也采取了有效措施。一是改變貧困家庭調查方式,降低家庭隱私曝光率。資助中心和學校通過大數據分析,再采取入戶調研、鄰居問詢、村組證明等方式,及時糾正認定結果存在的偏差。二是改變貧困資助公示方式,縮小家庭隱私曝光范圍。將資助生公示由“統(tǒng)一公示”改為“點對點公示”,即學校只公示學生姓名、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,家長姓名、家庭經濟狀況等則在所在村組公示,有效保護學生隱私。三是改變實物資助發(fā)放方式,避免給學生貼上貧困標簽。
除了保護學生隱私外,在校內資助上,學校也可以采取“以獎代助”形式,維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尊心,避免傷害其幼小心靈,于無聲無痕中完成資助。同時,教師在班級里可以號召全體學生向獲獎同學學習,不僅會鼓舞受助學生,為其取得更大成績樹立信心,而且也會使資助工作取得精準成效并形成良性循環(huán)。
對困難學生的資助,不應僅是資金上的幫助,還要有精神上的支持。學校應開展與國家資助和教育資助有關的文化活動,加強對學生的勵志、感恩教育,讓廣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遠大志向,揚帆起航。
(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(fā)展與改革研究所所長、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,中國教科院—香港大學“中國教育研究中心”主任,全國民辦教育協(xié)作創(chuàng)新聯盟理事長。)
責任編輯:董曉娟
本文鏈接:TOP↑